2021年7月4日,地球物理学报APL有关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重要论文“一种动静态结合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动态评价方法及应用”。
油气藏进入二次、三次开发后,剩余油饱和度的空间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对于开发方案调整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基于测井曲线、测试资料的常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存在不等时性,即测井、开发和评价时刻不等,导致在某一评价时刻绘制的剩余油饱和度等值线图不能准确反映油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评价时刻的等值线图对比也不能反映油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开发效果。将研究目的层划分为未投产未水淹、未投产水淹、在产水淹、在产未水淹4种情况,以地质和工程资料为约束,提出了一种动静态结合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动态定量评价方法。首先,依据测井资料、开发资料定性判别开发区块中的单井、单层在评价时刻是否水淹、是否在产。其次,根据注水受效、水淹、在产情况,依据测井曲线、产水率与评价时刻的匹配关系选取对应的基于动态资料(产水率)、静态资料(测井曲线)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法,绘制目的工区目标层在特定时刻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等值线图。最后,绘制时间推移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动态变化图,进而分析剩余油饱和度随时间地变化规律,评价开发方案效果。在某断块油藏某层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呈现出不同时刻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与注水井分布、作业情况吻合得很好,能够描述开发后剩余油的动态变化,评价开发效果。
论文阐述的“动静态结合的等时剩余油饱和度动态评价方法及应用”不同于以往的测井水淹层剩余油评价方法,在地质和工程的约束下,克服了测井资料具有静态特性的局限性,与以往数值模拟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更便于没有石油工程背景的开发地质人员依据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开展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以及动态演化研究,是剩余油评价方法的重要革新。

地球物理学报刊发论文首页